欢迎来到陕西大绿地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官方网站

专注消毒、杀虫、药械销售

24小时服务热线:029-88625686 029-88625686

销售客服
电话:029-88625686

销售客服
电话:029-88625686

技术咨询
电话:029-88625686

新闻资讯
常见问题

鼠饵站的选择、布施和维护

发布时间:2022-04-19 13:45:37 浏览次数:87


【春季灭鼠正当时】毒鼠屋的选择、布控、施工及维护

在一些鼠类重点活动(分布)区域或特殊场所,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毒鼠屋或毒饵站,以达到长效灭鼠的效果。毒鼠屋的正确合理使用应从毒鼠屋选择、设置场所点位选择、设置间距和数量、规范安装、投放毒饵、日常维护管理等方面开展,以下内容可供参考。

 

01毒鼠屋选择

(1) 材质

① 要求:坚固、耐用

② 水泥、陶瓷、塑料等材质

(2) 规格

① 长宽高:(25~30)×14×(12~14)cm

② 直径:≥8cm

(3) 设计

① 防水高度:毒鼠屋内投放灭鼠剂处应对防水高度有要求,避免雨水流入影响毒饵的功效;

② 便于投药和维护:设计成带锁开盖式或内置活动托盘,方便投药、检查、补药维护管理。

(4) 标签

务必设置警示标签,防止孩童及其他人员等误食。

 

 水泥毒饵盒.png

02设置场所及点位选择

(1) 设置场所:主要设置在环境卫生条件差、人口密集、流动性大、鼠密度反弹快、需要常年投药灭鼠的老旧小区、城中村、城郊结合部,以及农贸市场、垃圾中转站、公共厕所、公园、绿地、广场、建筑/拆迁工地、医院、学校、企事业单位的食堂周边等公共外环境。

(2) 布点:要求安全、隐蔽,不影响市容市貌。

(3) 选点原则

① 设置点安全、隐蔽、有效:尽可能选择相对偏僻的(不要设置在人家门口)、可能有鼠活动或取食的位置,如绿化带、草坪、河岸边的鼠洞口,以及屋基、墙边等可能有鼠类经过或出入的下水道口、垃圾房(桶)附近等。

② 设置点地面平整,地势较周边略高,雨天不易积水。

③ 城区主次干道、建筑临街一般不设置。

④ 幼儿园、小学的院内和门口两侧不设置。

03设置数量及间距

应结合鼠类生态习性、觅食特征及当地鼠情、生态环境、卫生状况合理布点,适当设置毒鼠屋的数量。以下方案可供参考。

(1) 居民住宅、办公楼内,每个单元设置2-3个,其他建筑物周围间隔20米左右设置1个;

(2) 单位院内围墙、花坛、绿化带,每间隔100米左右设置1个;

(3) 公园、广场、绿化、花园、农田等有鼠活动场所,每间隔30米左右设置1个,或每200㎡设置1个。

(4) 垃圾房、中转站、下水道出入口、公共厕所、配电房等场所,周围设置1~2个。

(5) 农贸室外,周围约30米1个;垃圾房、公厕设置1~2个;室内环境,主要针对鼠类易活动场所(或重点摊位),沿墙的内角每个点位(顾客不能接触到的部位)设置1个。

(6) 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的特殊部位,特别是在完善防鼠设施后仍需要投放灭鼠剂的场所、部位,适当设置。如建筑周围、河道沿岸、垃圾堆放(收集)点、食堂外围等。

(7) 鼠情严重场所,可根据情况适当酌情增加数量。

04安装施工

根据毒鼠屋不同规格、款式的自身要求,应正确、合理地安装毒鼠屋。

(1) 位置:沿墙根安装,与墙面不留缝隙;设置点不在墙角处,至少离墙角1米以上;

(2) 防水:安装地面平整,略高周边,防雨水流入;

(3) 固定:毒鼠屋应固定,可采取水泥、玻璃胶或其他材料固定,防止人为挪动或丢失;带锁毒鼠屋除了固定之外,还应上锁,避免灭鼠剂遗失;

(4) 标签:毒鼠屋应设置显著的警示标签。

陶瓷毒饵盒.png

05毒饵投放

(1) 投放量:住宅区10~20g/毒饵站,公园、绿化、农田、果园、农贸、公厕、中转站、垃圾房等场所,20~30g/毒饵站,蜡块≥2块/毒饵站;

(2) 投放位置:投在毒饵站中间,防止受潮以及家禽、鸟类取食;

(3) 日常检查:每周1次检查,及时补投被盗食饵剂;霉变、受潮、陈旧灭鼠剂及时更新,确保其适口性和有效性;

(4) 回收处理:阶段性灭鼠后,应统一回收、处理残饵,防止环境污染。 

06维护管理

(1) 造册登记:毒鼠屋安装后,应造册登记,包括编号、位置、设置时间、投药记录、维护记录等。

(2) 专人负责:做好毒鼠屋的维护、灭鼠剂的投放、检查、更换、清理等,发现毒鼠屋破损,及时修复或更新。

 

 

 

07检查评估

按照上述内容检查毒鼠屋的规格、点位选择、设置数量与间距、安装与施工、灭鼠剂投放、标识标签、检查、维护、管理等内容,统计计算合格率,评价毒鼠屋使用情况,肯定成效,提出问题与建议,使毒鼠屋在下一步防制工作中,设置更加完善,维护更加到位,作用发挥更好。

 

参考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现场评估指南 浙江省除四害科技协会组织编写 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 201811月出版